豆腐是豆制品中最常見的形式 豆制品的選購常識
在我們日常的飲食中,豆制品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的營養價值高,而且價格經濟實惠。據目前史料記載,世界上最早的豆制品出現在中國,當年的淮南王劉安在尋找長生不老藥的過程中無意發明了豆腐。下面跟隨360常識網了解一下吧!
豆腐是豆制品中最常見的形式,當然,豆制品家族中除了豆腐還有其他種類。從營養學上說,常見的豆制品可分為“發酵類豆制品”和“非發酵類豆制品”。其中非發酵類豆制品包括:南豆腐、北豆腐、豆腐皮、千張、豆腐干、腐竹、豆漿、豆腐腦、豆花等;而發酵類豆制品常見的有豆腐乳、臭豆腐、豆豉、豆醬,以及常見于日本的納豆等。
發酵類豆制品和非發酵類豆制品在營養價值上有所不同,一般來說非發酵豆制品的營養價值主要取決于某種豆制品中的含水量高低。例如,100g干腐竹中的蛋白質44.6g,而100g南豆腐中蛋白質只有6.2g。這是因南豆腐中水分含量很高,而干腐竹中水分含量很低導致的差別。因此,在各種常見非發酵類豆制品中,豆漿中蛋白質含量最低,其次是豆花、南豆腐、北豆腐、豆腐干、千張、腐竹等。
而要分析發酵類豆制品的營養情況就會復雜一些。例如豆腐乳以及臭豆腐,是先將大豆制成豆腐之后再進行發酵;而豆豉、納豆是將原大豆直接進行發酵。因此要判斷豆腐乳和臭豆腐的營養價值主要還是參照普通的豆腐,同時,豆腐乳和臭豆腐為了加工成其特有的口感,還會額外增加進去一些調味品,例如食鹽、味精、辣椒等,而對我們今天的人來說,過多的鹽或許不是一個對身體健康有好處的行為。同理,納豆和豆豉也是一樣,由于這些豆制品是使用大豆直接發酵制作,所以,判斷它們的營養價值也主要看大豆本身,雖然在發酵之后其利用率會有所提升,但是像豆豉這一類的發酵類豆制品,其含鹽量也值得我們去關注。
大豆制品是一個大家族,我們建議大家多選擇非發酵類的豆制品,每天攝入20-50g左右,可以給我們的身體提供適量的優質蛋白。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盡量限制發酵類豆制品,尤其是豆腐乳、豆豉這一類的食物,這主要是避免攝入過多的鹽。
如何正確挑選豆制品?豆制品的選購常識
1、選購時最好到大型商場和超市選購知名企業生產的名牌產品。
2、盡量選購預包裝產品。
3、產品標簽上應標注食品名稱、配料清單、凈含量、制造者、經銷者的名稱和地址、日期標示和儲藏說明等內容。特別要注意查看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盡量購買近期生產的產品。
4、袋裝產品不得有漲袋現象,漲袋產品不能食用。
5、包裝產品一旦打開要盡快食用。